陳:我們現在是第二支的基金,前一支基金投的比較早,是投我剛才講的加速器團隊。前面這些基金大概各投十萬、二十萬美金,就比較早期的新創。新的基金平均的一個投資規模,大概是一百萬美金,少一點可能是五十萬美金,多一點有到兩百萬美金。
著重的領域主要就是醫療人工智慧,臺灣的data(資料)真的是蠻有吸引力的。第二個就是微創手術,第三個是高齡層,跟居家照護這一塊。圍繞著這樣子去做投資。我們成立基金大概是2018年開始。現在我們投資了29個項目,有兩個IPO(首次公開發行)。
像AI,我們有一個叫智抗糖,是全亞洲最大的一個糖尿病管理平臺。會員有100萬人以上。除了在臺灣,也擴展到日本。30-40%的會員數是日本的病患跟使用者。
我們也有投手術機器人,像炳碩。結合臺灣ICT的能量,很厲害的科技。然後結合臨床,做脊椎手術的機器人。這也是一個微創的亮點。
問:你希望什麼樣的人來找你,當然是欠錢的,缺錢的。那什麼樣的缺錢的人來找你?
陳:我們為什麼叫比翼,其實是比翼雙飛。我們希望,投資人跟創業家可以像比翼鳥一樣比翼雙飛。創業是非常艱難的一個過程,我以前自己在創業的時候,也希望在每一個時間點,都有遇到一個投資人願意跟我們一起來搭配,一起帶到下一個里程碑。
我們開始弄創投跟投資的時候,也希望把這個精神帶進來。每一個新創的創辦人我都是非常非常的尊敬。因為他們都在爬他們領域的喜馬拉雅山,登上那個喜馬拉雅的山頂。其實是不容易的,非常辛苦的。
我們其實就是他們最大的一個粉絲,從這個階段跟他們一起成長,然後到下一個階段,就會有下一階段的投資人進來,然後再跟他們一起成長,到下一個階段。那過程中我們真的希望跟團隊是可以互相一起打拼,比翼雙飛!